策略管理 文:楊媛祺
為何要選擇策略領域
策略管理是中正企研獨樹一幟的研究領域,將策略獨立出來,是為了訓練從各觀點與面向的審慎分析能力,策略領域學習的的是一種系統化的思維模式,無論身處於何種職務或層級都必須具備此種通盤運籌能力,縱使處於基層功能員工,但若能夠了解執行的核心要義以及最終策略目的,則將會使得基層運作上下一致,執行效率將更相得益彰.接下來就帶您一窺中正企研在策略領域上的精實訓練。
充足的理論基礎及整合思考訓練
沒有一個企業不渴望永續經營,希望積蓄更多的競爭力,而這即是策略管理開始萌芽的原因,因此衍生出許多理論及觀點,在教學中你將會接觸許多相關理論的核心概念;除資紮實的理論基礎外,策略更重視「整合」的能力,透過事前資訊整合,中期必須分配各方資源及協調機制,最後達成組織理性,在在說明管理者必須搭配情境調整,才能依據現實條件及需求做出合適決策,而此種整合及多元思辨能力即在「哈佛式個案教學」中所累積、淬鍊而成。
個案教學法 思辨激盪的冒險
個案教學法是一師生間高度互動之教學方式,透過課前各組對個案資訊的深入閱讀及個案問題的澄清理解後,在課堂中進行意見的闡述或是決策點的討論,過程中會產生質疑或激烈辯論,其目標並非欲得出一共同認同的明確解答,主要為增進學生果推演的能力,以期使學生快速收斂問題,培養思辨力;例如有的老師要求必須在30秒內表達觀點,希望透過給予適當壓力培養MBA的臨場反應以及表達能力,上課過程中雖然刺激緊張,但卻是一場場深具意義的挑戰與試煉。
站在各種視角看問題
猶記得在第一堂策略管理課中,老師曾告訴我們,閱讀個案的要點在於:不僅僅只是了解作者之立場,還有站在自身立場,兩者之間,第三者角度,還有抽離情境脈絡的五種不同觀點,透過反思作者編寫此段文章的背後用意,將能大幅增進思維能力。因若能清楚各方立場的動機及意圖,將有助於訓練邏輯推演。
舉例來說要探究一項任務為何會失敗?可能的原因不僅僅要考量到此任務的評量方式、時間是否合宜?支援資源是否足夠?執行任務的人其權責是否相符?執行任務動機是否充分?藉由多元思辨的過程可以強化看一件事情的深度,這些都可以藉由訓練而來,過程中雖然會遭遇認知衝擊或是邏輯混亂,但只要依循「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!」的信念,相信經過兩年的能力深化後,對於未來思考各種待解問題時,將會有不同切入層面,而能擁有更獨到的見解。
融入五管 變身策略人才
策略是一門滲透於各功能的知識,故建議同學必須對各領域皆有一定涉略,建立廣度後加強深度,選擇五管之一作為專才,如此才能在步入職場之時,由此一專精領域作為切入點貢獻技能,等到累積足夠職場經驗後,把握機會晉升高階管理職位進行策略規劃,在實務中由專精技術人才轉變成人人都想留用的策略人才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